孤客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报道

文章内容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短缺_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tamoadmin 2024-05-31
1.中国篮球运动近期发展史2.东北篮球人才容易被挖走,为何像郭艾伦等后卫线却能幸免?3.为什么中国很少有职业级的篮球手?4.职业运动员比赛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1.中国篮球运动近期发展史

2.东北篮球人才容易被挖走,为何像郭艾伦等后卫线却能幸免?

3.为什么中国很少有职业级的篮球手?

4.职业运动员比赛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短缺_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1、我国高中篮球联赛的目的是,高中篮球联赛肩负着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

2、我国高中篮球联赛的意义,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的发展之源,竞技体育兴衰与后备力量状况紧密相关,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保障。

3、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选择,并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4、我国高中篮球联赛已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组织管理缺乏经验、赛制建设存在不足,联赛运作仍需加强。

扩展资料:

?

1、我国高中篮球联赛(CHBL),分为南北两大赛区。南区:上海,重庆,四川,江苏,湖南,浙江,湖北,广东。北区: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陕西。共16个大城市省份。

2、简单介绍下,各大城市省份的比较强的队伍的资料:南区,上海:复旦中学华东模范中学南洋模范中学,重庆:重庆一中重庆四十二中,四川:绵阳中学成都树德中学西南交通大学附中。

3、江苏:南京五中南京九中,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第九中学,浙江:黄岩第二中学,湖北:武汉第一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广东:广州第一中学广州番禺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中。

4、北区,北京:北京清华附中北京四中,天津:天津塘沽一中,辽宁:沈阳三十一中学,吉林:长春二实验中学长春十一中,黑龙江:哈尔滨五中,河北:河北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山东:山东潍坊一中,陕西:陕西西安交大附中。

百度百科-全国男子篮球联赛

中国篮球运动近期发展史

我国CBA从2015年开始,有了类似于NBA的选秀大会,但是选秀面对的主要是大学生球员、青年队员和港澳台球员。从第一届选秀一名球员被选中,到2017年11名球员被选中,说明选秀模式在我国还是处在逐步发展阶段。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职业篮球队员储备主要依靠个俱乐部的年青队员培养,自己俱乐部出钱培养出来的球员当然不会参加选秀送给别人,所以后备球员还是依靠俱乐部自身实力。

同样由于体制发展的原因,我国大学等其他非CBA篮球赛在国内基本属于业余水平,不可能从中涌出大批出色球员,所以CBA发展任重而道远:)

东北篮球人才容易被挖走,为何像郭艾伦等后卫线却能幸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我国就组成了大学生篮球队参加了国际比赛。以后,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950年12月邀请世界劲旅苏联队前来访问比赛并借此组织学习研讨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至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十年动荡的“文化大革

命”冲击下,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和倒退,拉大了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1971年我国开始重新组织训练青少年运动员,1972年举办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联赛体制,1973年后恢复国际间的交往,1974年开始参加世界性比赛。我国的男女篮球队分别在1975年和1976年获得了亚洲冠军,确立了亚洲强队的地位并走向了世界,1977年我国女篮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

得第5名;1978年男篮参加第八届世界锦标赛获得第11名;1983年女篮在第九届世界锦标赛中荣获第3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986年,男篮获得第十届世锦赛第9名。

1994年底,我国开始篮球赛制改革,尝试将以前联赛的“赛会制”改为主客场制,并在1995年初试办了八强主客场赛,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从1995年底开始,中国篮球联赛的赛制改为了跨年度的主客场联赛,简称CBA联赛。这一改革举措促使中国的篮球运动又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底,中国女篮也开始效仿男篮,举办了主客场联赛,简称WCBA联赛。2002年,在我国的江苏省又成功举办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子篮球比赛——第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这是国际篮球协会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发展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截至2003年5月,中国篮球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男篮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锦标赛和1996年奥运会上两次闯入世界前8名;中国女篮则在1992年奥运会和994年世锦赛上两次荣登亚军领奖台。

中国篮球运动

一、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自1895年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协会派来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 David Willard Lyon)介绍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态,在教育科学领域已成为一门教育学科,在竞技体育范畴内它是一项重点发展的竞技运动。

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按照社会变迁及篮球技、战术发展和竞赛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

1、 1895—1949年为第一阶段(其中1895--1918年为第一个时期,1919年--1936年为第二个时期,1937---1948年为第三个时期)

这是篮球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时期,篮球运动主要在天津、上海及北京等有限的城市青年会组织和某些中等以上校少数学生中开展,男子篮球列为1910年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表演项目,1914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于1930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期间,篮球在广大城乡人民群众中未能得到普及,推广面极窄,竞赛活动较少,从国内外比赛成绩反映整体水平较低。

2、1949---1995年为第二个阶段( 其中1949---1965年为第四个时期,1966---1978年为第五个时期,1979---1995年为第六个时期)

1949年后,篮球运动在中国传播、普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方针,篮球运动因其简便易行,富有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功能,在各级政府的计划和组织下迅速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20世纪50年代初期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篮球管理机构,倡导“狠、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随后,通过总结讨论,中国篮球运动确立了“勇猛顽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邀请外国专家在上海体育学院招收首批篮球专项研究生班。到了6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篮球竞技水平、社会普及、科学研究及篮球观念与理论体系的确立等,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历史证明,1949年后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全面发展提高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第一个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恢复了在国际篮球组织的合法席位,从此走上国际竞技舞台,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进一步得到了全面的大普及、大发展、大提高:篮球人口居世界之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新的配套网络;篮球运动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深入,成果显著;篮球竞技水平有了历史性突破,国家男女队曾接连居亚洲榜首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类篮球俱乐部相继成立,篮球竞赛的文化氛围和职业化、商业化气息渐浓。

3、1996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开始后的新时期

中国篮协于1996年首先改革传统的竞赛体制,先后举办了甲A、甲B和乙级队主客场制联赛,逐步向职业化过渡,进而有序的推动篮球运动产业化进程。1997年成立了事业型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协推出了CUBA联赛。这些无疑给中国篮球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篮球运动即将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

二、中国篮球竞技运动面临的任务与形势

1、国际篮球运动的职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最高水平的优秀队伍与美、欧队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使是亚洲的韩、日等国也进步明显,给我国优秀队伍造成种种威胁。

2、原有培养篮球后备队伍的网络一度受到某些干扰,篮球竞技人才后备队伍出现匮乏现象,高水平运动队新老交替十分困难,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严重。

3、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未能形成科学体系。

4、运动成绩时而起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滑落状态。

5、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技体育及其所属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仍显滞后。

6、针对篮球运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篮球理论研究滞后未能形成完整体系,观念和观点未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科学研究未能重视与实践结合,配套展开。

7、全国多数地区群众性篮球竞赛活动仍有待普及发展。

总之,认识与克服实际困难,振奋精神,之下而上,从改革中求出路,在改革中攀高峰,是中国篮球界的根本任务。

三、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的战略性对策

1、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动篮球运动领域内的综合改革,在改革中建立新秩序展现新风貌,再攀新高峰

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的定位目标,确立正确的篮球训练工作方针及指导思想

3、全方位落实深化篮球管理体制,健全法规,依法治球,形成新的管理网络,理顺纵横管理职能关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篮球运动管理新模式

4、全面规划,采取非常措施,培养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这是振兴中国篮球事业的希望所在

5、切实掌握优秀篮球运动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落实从学校抓起和从青少年着眼的方针,多途径地培养与储存篮球后备人才

6、积极倡导篮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建立起中国新颖的篮球理论体系和训练实践科学程式,促进科学化训练、竞赛、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国篮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应重视上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

为什么中国很少有职业级的篮球手?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对于题主的疑惑,我的看法就是: 东北篮球人才一点都不容易被挖走,只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东北 体育 发展无法脱离体制,而体制内球员想跳槽堪比登月

这里只拿辽宁举例子,因为辽宁的 体育 文化在东三省比较有代表性。辽宁作为 体育 大省,为全国各项运动都培养出了很多杰出运动员,尤其是球类运动,可以说目前全国每个职业篮球俱乐部都有辽宁籍球员的身影。

而辽宁篮球人才的强盛,除了青训抓的好之外,离不开辽宁 体育 局的管理与投入,所以辽宁 体育 局在辽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者说辽篮的真正决策权并不在俱乐部自己手中,而是在 体育 局手里。 这种模式虽然在全国不是特例,但是在逐渐推行职业化 体育 的今天,辽宁 体育 局和辽篮之间的这种关系还是在联盟中比较特殊的。

所以在这种模式下,辽宁队的球员大部分都是属于体制内的球员,也就带有事业编制的球员。换句话说,包括郭艾伦在内,大部分辽篮球员基本都是由辽宁 体育 总局培养的,虽然我不了解他们球员与俱乐部以及 体育 之间是怎么一个三方关系,但是想要擅自脱离这个体系,那真的是比较难,除非直接退役。当然,如果俱乐部和体委愿意放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目前辽篮所有球员,除了外援,已知的只有韩德君是非事业编制合同,不受辽篮控制,所以当初辽篮才会破天荒的开出500万的高薪续约大韩,而当时其他人的工资都不高,比如当时的辽篮队长杨鸣,他的年薪只有30万人民币,而以杨鸣当时的水平和人气,想在其他球队拿个百万年薪并不难,但是即便这样也没有球队能够挖走杨鸣。 他的忠诚是一方面,而他体制内球员的身份才是离队的最大障碍。 而像郭艾伦、赵继伟这样当打之年的优秀后卫,即使其他球队开出高薪,他们也没有离开的权利,何况郭艾伦的薪水本来也不低。

辽篮 历史 上,出走的球员都非当打之年的主力球员,所谓转会只是官方援助

在辽篮 历史 上也有过很多体制内球员加盟其他俱乐部的经历,比如当年的接君、郭士强、吴乃群、张庆鹏等人,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是在职业生涯末年或者初出茅庐的新人才被俱乐部“放走”或者是被“租借”锻炼。

比如刚刚离任辽篮主帅的“老叔”郭士强,就曾被辽篮援建至四川。1995年,四川男篮通过各系列赛事选拔加入CBA联盟,由于队内缺少战力,所以四川省体委副主任李亚光向辽篮请求援助,郭士强在辽篮的推荐下被“租借”至四川,这次交易其中的等价关系不得而知,但是肯定的是两个体委之间的“合作”。

另外一个比较知名的球员“出走”辽篮,就是当年张庆鹏援建新疆。方面新疆男篮为张庆鹏开出高价年薪,球员也想要换个地方发展,但是奈何体制内身份无法完成,而且当时辽篮经理缺乏政治高度和眼光,并不同意放行。不过当时辽宁体委为了全运会成绩,在俱乐层面已“援疆”身份放行张庆鹏,换回来巴特尔、周琦等人代表辽篮参加全运会的筹码,并且还有新疆给予的高额赞助费用。 可以说没有辽宁体委的同意,新疆无论怎样也挖不走张庆鹏。

而像吴乃群等人,基本都是在职业生涯末年无法再为辽篮做贡献,又不愿意马上在体委任职,想靠着自己的实力去小球队再发挥一些余热的,辽篮基本也不会阻拦。

辽宁所谓被挖走的杰出人才,都是青训时期无法升入一线队球员,或者无法在一线队站住脚的球员

辽宁之所成为全国俱乐部主要的“球员供应商”,是因为辽宁青年人才培养机制较多,篮球在青少年的基础较好,篮球人口基数较大,而且东北人相对的身体素质和身高都比较不错,所以辽宁篮球有着源源不断的青年才俊。

而伴随着这一现象,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激烈的竞争选拔中,一些优秀的青年才俊没有办法升入辽宁一线队,只能被迫的“背井离乡”,在其他俱乐部寻求机会。这其中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广东男篮名宿王仕鹏,当年在丹东篮球训练基地起步进入辽宁梯队,但是在激烈的竞争被淘汰下来,最终在广大打出实力。而现在的广东球员周鹏也是如此。

所以题主所说的东北篮球人才容易被挖走,指的应该都是这一部分球员,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立足辽宁,只能被迫寻求出路,最终在其他俱乐部打出高水平的球员。

郭艾伦的实力和人气,想要强挖郭艾伦根本不现实

其实在文中我已经详细的说明了辽宁球员无法被挖走的原因了,不过作为如今男篮当红球星,郭艾伦和赵继伟等人的动向也是一只比较受关注,那么我就在单独说一下郭艾伦吧。

首先,郭艾伦是实实在在的体制内球员,是由辽宁体委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所以他想要跳槽不单单是要过辽篮俱乐部这关,还要征求辽宁体委的意见,而辽宁体委为了全运会成绩,是不可能放走当家控位的,在他们眼中,全运会的成绩要大国CBA的成绩。而且想在体制内挖走国家培养的运动员,这可不是单纯违约金那么简单的事了。

其次,郭艾伦现在700万的年薪已经很高了,在体制内球员中已经是不可想象的待遇了,即使去了其他球队年薪最多不会超过1000万,而且顶多签约3年。即使辽篮放他走,郭艾伦也得考虑一下,为了区区一年多出的300万放弃辽篮的事业编制到底值不值? 毕竟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保障只有之前当打的那几年工资积蓄,如果还能留在体制内工作,未来或许还可以有其他的作为,何必为了那么点钱放弃大好前途呢?300万?上几次综艺不就赚回来了!

最后,就是“大侄子”的家乡情怀了。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够强烈的家乡情怀,都有着对故乡美好的期盼,更希望能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辽宁人,大侄子对于辽宁的情怀绝对不低于任何一个热爱家乡的人,所以我想郭艾伦更想留在辽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其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辽宁篮球的争议一直没停过,我就不明白有些人篮球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可能在它们眼里,制造争议话题要比篮球比赛本身更值得关注。

说句题外话,其实题主的这一问题,更多反应出东北整体行业的一个现状,就是各个行业都无法留住本土的人才,只不过 体育 领域的关注度高,闲的尤为明显。

青训,如今已经成为CBA的主战场之一,和以往的从梯队开始挖人不同,如今的CBA已经不满足从“小三队”(十五六岁的孩子)挖人了,“小四队”(年龄12岁左右)也成为了各支俱乐部竞争的目标。东北三省作为中国篮球人才最丰富的省份,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大量的中锋、锋线球员被广东男篮、浙江男篮等球队早早挖走。SO,问题也来了,东北篮球人才容易被挖走,为何像郭艾伦等后卫线却能幸免呢?那啥,还请诸君听我往下细细道来。

东北篮球人才容易被挖走,为何像郭艾伦等后卫线却能幸免?

在人才动不动就被挖走的环境下,东北篮球为何还能盛产后卫,出现郭士强、郭艾伦、赵继伟、张庆鹏等等优秀后卫呢?首先,这事咱们要从我们的人才选拔制度说起。球队从“小四”队挖人有什么标准呢?因为孩子的年龄太小,天赋、潜力啥的暂时都看不出来,所以身高成为了挖人的最大标准。未来的发展无法预测,但是身高却能通过骨龄来预测,一旦出现身高不错的球员,拉走测骨龄,身高有优势,直接挖走。这也是为何东北篮球内线和锋线球员很容易被挖走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后卫线还能够保留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身高天赋不明显,所以在这些孩子身上投资需要冒更大的锋线,所以身高在190公分左右的苗子基本上被挖走的可能性会比较小。

而当这些后卫球员开始展露头角,展示出自己的潜力时,往往已经和球队签约进入梯队,而这时想再挖走这些后卫的苗子就比较难了。当然,也不是绝对,比如孙铭徽就因为出色的身体天赋,早早被浙江广厦挖走。

东球弟侃球:

苗子固然重要,但是伯乐更加重要。东北篮球人才流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擅长用新人,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既然在辽宁打不上球,人家肯定是要换个环境。长期下来,辽宁男篮的梯队自然也会出现断层。而当下的篮球,单单只有后卫,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想要辽宁男篮回到正轨,他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职业运动员比赛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这问题不对,中国有cba cuba等赛事职业选手国内的外援也不少,你更想问的其实是问什么没有NBA顶级选手。为什么大环境不行。

如果非要分析深入浅出就是。

小学:“今天体育课不上了,马上期末考试了,好好复习语文数学。”

初中:“今天体育课和活动课都不上了啊,好好背背英语单词。”

高中“:活动课在教室自习,考上一个好大学你们能天天玩,咱现在就是干!”

身体条件就是黑人优势: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体型高大)

白人:力量、速度、灵敏(体型高大)

黄种人:速度、耐力、灵敏

虽然中国不乏像宋涛,易建联,陈江华身体出众的球员,但毕竟在国内这是少数,能抓的出典型。但是在国外这种程度却很普遍,这就是差距所在。

请点击输入描述

宋涛 身高208cm,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男篮的主力中锋,身材高大,弹跳惊人,当他飞在空中的时候,你甚至能看见他的鞋底。

胡卫东 身高198cm,中国篮球历史上最好的小前锋,弹跳出众,得分手段多样,球风优雅,

马健身高200cm,司职前锋,肌肉极富爆发力的大块头,强壮程度堪比健美运动员,跑跳能力也相当出众(摸高达到3.63米)还有 许咏 陈江华 等一些列才华出众的运动员必须承认,由于人种、饮食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人中身体素质优异的运动奇才比例相对黑人与白人确实要低一些,但也并非一个天赋超群的都拿不出手。篮球运动的发展,更应该仰仗的是先进开明的选拔机制和严谨科学的训练培养计划,而非指望天才的横空出世。

? 一、金牌过于依赖跳水、体操、举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六个传统优势项目

? 尽管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项目不断扩大,第28届达到了13项,第29届达到了15项,都超过了两位数,但是我们获得的金牌还是主要集中于跳水、体操、举重、乒乓球、射击、羽毛球传统优势项目,这种状况没有改变。七届夏季奥运会,六大传统优势项目共获得金牌125枚,占了获得夏季奥运会金牌总数的76.7%;而柔道、游泳、田径、跆拳道四个项目共获得金牌24枚,占获得夏季奥运会金牌总数的14.7%;摔跤、排球、击剑、皮划艇、拳击、射箭、赛艇、帆船、网球九个项目共获金牌14枚,占获得夏季奥运会金牌总数的8.6%。

? 二、职业体育项目水平不高

? 职业体育项目,特别是集体球类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备受世人的关注,而我国集体球类项目(除女排外),特别是男子项目,争夺奖牌的实力差。以足球、篮球、排球为例,女足获得过1次银牌,女篮获得过1次银牌、1次铜牌,最好的女排获得过2金、2银、3铜的好成绩,而男子集体项目从未获得过金牌,中国男篮取得过第8名的奥运会最好成绩,中国男排仅获得过两次奥运会参赛资格,取得过一次4家并列第5名的奥运会最好成绩,中国男足更是能取得奥运会、世界杯的参赛资格都十分困难。

? 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困难

?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这是不争的事实,许多项目,甚至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优势项目,可供训练的运动员十分有限,难以支撑运动项目巩固和保持原有竞技体育的高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人才培养体系萎缩、运动员生源不足和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艰难,以及教练员素质所限运动员成才率不高等原因。我国的奥运冠军有90%来自业余体校,主要走一条“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培养模式,然而,这条单一的成才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面临严重的挑战,难以继续往日的辉煌。计划经济条件下,运动员退役由国家统包统分,运动员再就业相对容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深化,计划分配的方式受到根本的改变,这使得运动员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目前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许多家长不愿意送子女从事竞技体育训练,造成后备人才生源不足,训练根基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