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篮球比赛时间多久一次_奥运篮球比赛时间多久
2012年伦敦奥运会篮球比赛时间:7月28日-8月12日
2012年伦敦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奥林匹克公园篮球馆、北格林威治体育馆
金牌:2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美国的2支球队首次将篮球进行了表演展示。1936年,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男子篮球终于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而女子篮球,直到1976年的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才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回顾奥运会篮球的发展,原国际篮球联合会秘书长波?斯坦科维奇曾说过:“1936年在篮球史上应大书一笔。”毫无疑问,篮球项目能登上奥运会竞技舞台,对于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共有来自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21支球队参加了篮球比赛,成为当时柏林奥运会团体比赛项目中参赛队伍最多的一个项目,显示了篮球运动的巨大魅力。
当然,这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的水平还不高,最后的总决赛是在美国队和加拿大队之间进行的,两队的比赛结果是19∶8,美国队获得了奥运会首届篮球比赛的冠军。我国著名篮球裁判舒鸿先生担任了本场比赛的临场裁判工作。 时至今日,虽然奥运会篮球比赛只设男女2个团体项目,各有金、银、铜3块奖牌,但各国都非常重视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可以说奥运会篮球比赛已成为当今世界篮球大赛中最重要的赛事。
比赛场地设施
篮球比赛双方是在一块平坦、坚实且无障碍物的长28米、宽15米(从界线的内沿丈量)的长方形场地上进行。
比赛器材
奥运会篮球比赛用球男女有别。男子篮球比赛用7号球,圆周不得小于0.749米,不得大于0.780米,重量不得少于567克,不得大于650克;女子篮球比赛用6号球,圆周不得小于0.724米,不得大于0.737米,重量不得少于510克,不得大于567克。
竞赛规则要点
篮球比赛由两个队参加,每队上场5人,其中1人为队长,替补球员有7人。
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得2分;在3分区外投入对方球篮得3分;罚球中1次得1分。
比赛由4节组成,每节10分钟。在第1节和第2节(第一半时)之间,第3节和第4节(第二半时)之间以及每一决胜期之前有2分钟的比赛休息时间;两个半时的比赛休息时间为15分钟,以全场得分多者为胜。
如果在第4节比赛时间终了时比分相等,需要一个或多个5分钟的决胜期来继续比赛,直至决出胜负。
比赛中每队的换人次数不限。但是,要登记的暂停在第一半时的任何时间每队可准予2次;在第二半时任何时间可准予3次;每一决胜期的任何时间每队可准予1次。
整个比赛过程由裁判员(三人制:包括主裁判员,第一副裁判员和第二副裁判员,二人制:包括主裁判员和副裁判员)、记录台人员(包括记录员、助理记录员、计时员和24秒钟计时员)和技术代表管理。
篮球比赛中对规则的违反有违例和犯规两大类。
违 例
违例即是违反规则。
罚则是将球权判给对方队在靠近发生违例的地点掷球入界。
带球走——当持活球的队员用同一脚向任何方向踏出一次或多次,其另一脚(称为中枢脚)不得离开与地面的接触点,如果中枢脚离开了这个接触点就构成带球走违例。
非法运球——队员在运球后,用双手同时触及球或允许球在一手或双手中停留时,运球即完毕。运球结束后,除非失去控球权后又重新控制球,否则不得再次运球,如果再次运球,则为非法运球违例。
拳击球或脚踢球——比赛中队员不得故意用拳击球或用腿的任何部分去阻挡球,否则将判违例。如果球偶然地接触到腿的任何部分,或腿的任何部分无意碰到球,不算违例。
球回后场——在比赛中,前场控制球的队,不得使球再回到后场,否则为球回后场违例。具体判定球回后场有三个条件:
(1)该队必须控制球;
(2)球进入前场后,在球又回到后场前该队队员(或裁判员)最后触及球;
(3)球回后场后,该队队员在后场最先触及球。这三个条件必须依次连续发生。
干涉得分和干扰——投篮(罚球)的球在飞行下落并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时,双方队员不可触及球。当投篮的球触及篮圈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及球篮或篮板,不得从下方伸手穿过球篮并触及球,不得使篮板和篮圈摇动。如果进攻队员违犯这一规定,中篮无效,将球判给对方在罚球线延长部分的界外掷球入界;如果防守队员违犯这一规定,不论是否投中,均判投篮(罚球)队员得分,得分的判给就好像球已进入球篮。
3秒违例——当某队在前场控制活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运行时,该队队员在对方的限制区内持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
5秒违例——进攻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掷出界外球;或在被严密防守时,必须在5秒钟之内传、投或运球;当裁判员将球递给罚球队员可处罚时,该队员必须在5秒钟内出手。
8秒违例——一个球队从后场控制活球开始,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对方的半场)。
24秒违例——每当一名队员在场上获得控制活球时,该队必须在24秒钟内尝试投篮。
犯 规
犯规是对规则的违犯,含有与对方队员的非法身体接触和/或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对违犯者登记犯规并随后按规则予以处罚。
侵人犯规——是队员与对方队员的接触犯规。无论球是活球还是死球,队员均不应通过伸展其手、臂、肘、肩、髋、腿、膝或脚来拉、阻挡、推、撞、绊、阻止对方队员行进;以及不应将其身体弯曲成“反常的”姿势(超出其圆柱体);也不应放纵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动作。在所有情况下都要给犯规队员登记1次侵人犯规。如果对未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由非犯规队在靠近犯规地点的界外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如果犯规队处于全队犯规处罚状态,则应判给未做投篮动作的队员2次罚球,代替掷球入界。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如果投篮成功,应计得分并判给1次追加罚球;如投篮未中,则要根据投篮的地点,判给2次或3次罚球。
技术犯规——是包含(但不限于)行为性质的队员的非接触犯规。如不顾裁判员警告;没有礼貌地触犯裁判员、技术代表、记录台人员或球队席人员;使用冒犯或煽动观众的语言和举止;戏弄对方队员或在对方队员的眼睛附近摇手妨碍其视觉;在球穿过球篮后,故意触及球以延误比赛;阻碍迅速地执行掷球入界以延误比赛;假摔以伪造一次犯规等。
队员技术犯规,应给其登记一次技术犯规,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教练员、替补队员和随队人员的技术犯规,对每一起违犯行为都要登记教练员一次技术犯规,但不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
对技术犯规的处罚,是判给对方2次罚球,以及随后: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部分掷球入界或在中圈跳球开始第一节(如犯规发生在第一节比赛前)。
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根据裁判员的判断,一名队员不是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合法地试图去直接抢球,发生的接触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应给犯规队员登记1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判给对方罚球,以及随后: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部分掷球入界或在中圈跳球开始第一节(如犯规发生在第一节比赛前)。
罚球的次数按如下规定:对没有做投篮动作队员的犯规应判给2次罚球;对正在做投篮的队员发生的犯规,如中篮,应计得分并加判给1次罚球。如未中篮;应判给2次或3次罚球。
7月29日16:00小组赛尼日利亚VS突尼斯7月29日18:15小组赛巴西VS澳大利亚7月29日21:30小组赛美国VS法国7月29日23:45小组赛西班牙VS中国7月30日3:00小组赛俄罗斯VS英国7月30日5:15小组赛阿根廷VS立陶宛7月31日16:00小组赛中国VS俄罗斯7月31日18:00小组赛澳大利亚VS西班牙7月31日21:30小组赛立陶宛VS尼日利亚7月31日23:45小组赛英国VS巴西8月1日3:00小组赛法国VS阿根廷8月1日5:15小组赛突尼斯VS美国8月2日16:00小组赛法国VS立陶宛8月2日18:15小组赛澳大利亚VS中国8月2日21:30小组赛阿根廷VS突尼斯8月2日。3月23:45小组赛巴西VS俄罗斯8月3日3:00小组赛西班牙VS英国8月3日5:15小组赛美国VS尼日利亚8月4日16:00小组赛突尼斯VS法国8月4日18:15小组赛俄罗斯VS西班牙8月4日21:30小组赛立陶宛VS美国8月4日23:45小组赛中国VS巴西8月5日3:00小组赛英国VS澳大利亚8月5日。5:15小组赛尼日利亚VS阿根廷8月6日16:00小组赛澳大利亚VS俄罗斯8月6日18:15小组赛突尼斯VS立陶宛8月6日21:30小组赛法国VS尼日利亚8月6日23:45小组赛英国VS中国8月7日3:00小组赛西班牙VS巴西8月7日5:15小组赛阿根廷VS美国8月8日(时间待定)1/4决赛B组第二名,A组第三名,四分之一决赛A组第一名,B组第四名,B组四分之一决赛第二名,四分之一决赛第三名,B组第一名,A组第四名,男篮半决赛将于8月10日打响。决赛将于8月12日举行。届时将有三四名选手先进行角逐,随后展开冠军争夺战。以上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游泳的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江河湖海的环境中,必然与水发生关系。在生产劳动和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游泳运动,各种游泳技术和方法不断被创造和发展。蛙泳的起源蛙泳是一种古老的游泳泳姿。据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至4000年前,中国、罗马、古埃及就有类似的泳姿。例如,埃及人曾经在纸莎草上描绘游泳的形象。从人像的动作结构来看,这是蛙泳的技术动作。1875年8月24日,著名游泳运动员马修韦伯以蛙泳方式横渡英吉利海峡,历时21小时45分钟。蛙泳是19世纪初游泳比赛中采用的第一种游泳方式。随着比赛的频繁,侧泳和爬泳相继出现。因为蛙泳速度慢,比赛中蛙泳的人越来越少。直到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蛙泳才与其他泳姿分开,增加了男子400米蛙泳。第四届奥运会改为200米蛙泳。1924年,增加了女子200米蛙泳。到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增加了男女100米蛙泳项目,一直延续至今。1924-1933年期间,蛙泳最大的创新是划水后手臂从水中向空中前移,但蛙泳仍然是蹬式,导致蛙泳的变形:3354蝶泳。1936年,FINA增补了蛙泳规则,允许蝶泳用于蛙泳比赛,于是蝶泳取代了蛙泳。1948年第14届奥运会200米蛙泳比赛中,只有一人采用蛙泳技术。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的200米比赛中,所有运动员都采用了蝶泳技术。1952年,蝶泳被正式列为新项目。当时的规则还允许蛙泳以水下跳水的方式游进去。跳水蛙泳由于阻力小、臂力发挥充分、速度快,在1956年第16届奥运会上几乎被所有的男子蛙泳运动员采用。当时日本运动员古川以2分34秒7的成绩刷新了200米世界纪录,中国优秀运动员木祥雄也以跳水蛙泳刷新了世界纪录。第16届奥运会后,FINA修改了规则,宣布取消“跳水蛙泳”,出发和转身后只允许一划一踢,而全程禁止在正常水下跳水。所以水中蛙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蝶泳的由来蝶泳是四种竞技游泳姿势中最年轻的一种。蝶泳首次出现是在1933年,当时美国人亨利米尔斯用双臂在空中向前移动,用双脚做蛙泳踢腿动作。当时还没有单独的蝶泳项目,但是在蛙泳中出现了。直到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后,蛙泳和蝶泳才分开,于是正式的蝶泳项目产生了。蝶泳和蛙泳分开后,蝶泳技术发展很快。1953年5月31日,匈牙利运动员乔治董贝克首次创造了蝶泳世界纪录。他的技术动作是一个周期踢腿三次。到20世纪60年代,蝶泳已经形成了三种技术:一种是两臂宽划,踢一次,拖一次;第二划窄臂,第一踢重,第二踢轻;三肘划水,手臂划水路线呈钥匙孔状,第二次踢腿重,有效划水路线长。目前,许多优秀的运动员都采用这种技术。仰泳的起源仰泳是在蛙泳之后产生的。在长距离游泳中发现,只要在水中仰面躺着,胳膊和腿稍微动一下,就能自然浮在水面上向前移动,还能在水中休息。最早的仰泳技术出现在794年。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仰泳都是用双臂同时在体侧向后划,双腿做蛙泳踢腿,所以当时也叫反蛙泳仰泳。1902年,自由泳被用于仰泳。在1912年的第五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赫布尼尔双臂轮流划水,双腿停止划水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克菲尔以1分5秒9的成绩获得百米冠军。他的技术动作完美合理,奠定了现代仰泳的基础。目前仰泳技术是屈臂两划,腿六四划,一口气的组合技术。自由泳的起源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亚述浮雕上,公元前750年的希腊花瓶上,就发现了双臂交替划水的游泳方法。根据现有的记录,早先是英国人丁度用双臂轮流划水。
鲁穗金。以后又相继出现了配合两腿的上下打水动作,两次打腿和拖腿的自由泳技术。1900年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匈牙利人哈尔曼就是采用两臂轮流划水、拖腿的方法获得了200米的铜牌,400米比赛的金牌。接着他在第三届奥运会上又取得了50码和100码自由泳比赛的金牌。后来一个英国人查.卡维尔创造了两腿轮流打水的方法,为自由泳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1922年美国人韦斯摩勒用两臂轮流划水各一次、两腿打水六次的方法,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突破100米自由泳1分大关的运动员。他的技术被认为是奠定了现代自由泳技术的基础。三十年代,两臂前交叉的技术在泳坛上盛行,并一直流传到五十年代。随着运动成绩不断的提高出现了四次打腿的技术。1949年日本运动员古桥首先采用四次打腿技术,创造了1500米自由泳的新的世界纪录。泳坛人士一方面承认采用这种技术能使动作频率加快,另一方面以怕改变腿打水六次的技术而影响成绩,因此古桥的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到了1956年,澳大利亚运动员罗斯采用该技术,第一次突破1500米自由泳18分大关;同年,在墨尔本举行的十六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沙利也采用四次打腿的自由泳技术,将自由泳的世界纪录提高到17分52秒9;在六十年代初,我国运动员符大进采用四次打腿两臂中交叉的配合技术,多次我国中短距离自由泳的全国纪录,于是四次打腿的技术开始引起国内外体坛人士的注意。然而,随着游泳运动的迅速发展,人们又不满足于四次打水技术。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澳大利亚运动员温德尔采用两次打腿的自由泳技术,获得了1500米冠军,并把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提高到17分01秒7;1968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九届奥运会上,有七名是采用两次打腿技术。进入七十年代,不少优秀运动员采用两次打腿两臂中后交叉的配合技术,在长短距离自由泳项目中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于是这项技术开始发展起来。目前世界上短距离运动员多数采用六次打腿技术,长距离运动员多数采用两次打腿技术。游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女子:8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200米仰泳、100米蛙泳、200米蛙泳、100米蝶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4×200米自由泳接力、4×100米混合泳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