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攀岩比赛场地-东京奥运会攀岩比赛场地在哪
1.室内攀岩和野外攀岩有什么不同?
2.攀岩真的危险么?
3.东京奥运会项目有哪些
室内攀岩和野外攀岩有什么不同?
相信有很多的小伙伴在日常生活中肯定都会观看奥运体育赛事,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发现在东京奥运会在众多的体育赛事之中又加入了攀岩这一体育项目,一直以来攀岩这一项目都是很多人的“业余爱好”但是问什么就忽然之间变成了奥运体育赛事呢,很多人都很惊讶。这时熟悉攀岩的人就知道会有室内攀岩和室外攀岩,但是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在室内攀岩和在野外攀岩有什么不同呢?在室内呢,攀爬的点非常的明确,手点和脚点,所以现在的室内的线路的话,基本上都用同样颜色的点来标注一条线路,所以基本上不太存在你找不到点的情况。在野外不一样的是呢,对自然岩壁的这个石头判断没有那么清楚的话,你不知道那个石头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去长,或者说你有很多经验呢,你也不能够完全判断那个石头,那个地方看起来像一个平台,但实际上是一个大斜坡。
在室内的攀岩的这个训练效率会很高,因为室内的环境、场地比较单一,只要专注于训练就可以,所以在室内可能两个小时的训练量的话,就相当于你在野外去爬一天的训练量,在野外呢,因为要移动场地,换线路,然后绳索操作,让你一天的这个训练效率相对于室内来讲的话要低一些,但是我觉得野外的乐趣比室内更高,室内的训练效率比野外更高。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在,攀岩项目其实还是分很多的种类的,室内攀岩和野外攀岩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野外的乐趣比室内更高但是室内的训练效率比野外更高。这也就是二者之间的差距了。
攀岩真的危险么?
攀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小众的运动,尤其是在国内,但近些年国内攀岩运动的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
2018年从加州刚回国的时候,国内高质量靠谱的岩馆还相对较少,玩家大多是国内第一批玩攀岩的“老人”,还有一些体育院校培训的攀岩运动员,普通的兴趣型玩家明显感觉较少。当然,一些大城市由于条件较好,攀岩运动的接受度较高,要比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攀岩氛围好很多。
也许是由于东京奥运会将攀岩第一次列入了奥运项目,这几年来引来了更多的关注,加上国内的岩馆数量、质量都在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尝试这项运动。
对于很多国内的朋友来说,第一次了解攀岩运动可能是从那个拍摄于美国著名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纪录片**《徒手攀岩》(原名: Free Solo ),主人公是一位叫Alex Honnold的大神岩友。
他爬的就是这块叫做酋长岩(El Capitan)的岩壁:
就算没去过这里,Mac电脑用户想必也很眼熟,这就是之前的El Capitan版OS桌面背景所在地。下图是他当时的攀爬路线:
这部**对攀岩运动的宣传自然是功不可没,但是也让很多人本身不了解攀岩的人产生了更大误区,觉得攀岩很极限、很危险。对于攀岩,国内一开始很多人简单粗暴的评价就是 “国外人少系列” 。
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首先必须要说明一下,正如**名称所告诉你的,这部**所展示的运动叫做徒手攀岩(Free Solo,笔者认为翻译为“自由独攀”或“徒手独攀”更准确且有利于分类上的理解)。自由独攀这种方式的攀岩确实很危险,但它只是攀岩运动的一个分支,一个极限分支,其实绝大多数的攀爬者都不会去尝试它,因为真的太危险了。
攀岩其实有很多种类型。宏观来看,也是从攀岩的发展阶段来说,其经历了传统攀岩阶段,然后从中分离出了运动攀岩这一大类。
传统攀岩 & 运动攀岩
传统攀岩 (Traditional Climbing,或者简称Trad)和 运动攀岩 (Sports Climbing)的攀爬形式其实大体上还是很相似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运动攀岩是从一部分传统攀岩中抽象出来的运动形式 。
传统攀岩有两个大类:一个是 攀登 (Aid Climbing,也有称之为器械攀登的),一个是 自由攀登 (Free Climbing,也可翻译为徒手攀登,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Free Solo不应该翻译为徒手攀岩而是徒手独攀的原因)。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借助器械/外力来完成攀登。 自由/徒手攀登 是 不借助外力攀登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保护 ,只有称之为“独攀”(Solo)的才可能是无保护的。多说一句,也不是所有包含solo字样的攀爬形式都是无保护的。
本文重点介绍自由攀登的三种主要形式:一种是 先锋 (Lead Climbing),一种是 顶绳 (Top Roping),一种是 抱石 (Bouldering)。这三种自由攀登都是有保护的,在传统攀岩和运动攀岩中也都是有的。可能关注这届东京奥运会攀岩比赛或者近些年一些其他攀岩赛事的读者知道,攀岩比赛现在有“速度”、“难度”、“抱石”这三个项目。这里的“难度”其实就是“先锋”(实际上如果你注意到了“难度”赛的英文名称,你就发现其实它就是“Lead”),之所以叫“难度”我觉得可能是一开始为了区分与“速度”攀的不同特点而产生的一个叫法,笔者认为直接叫“先锋”比较合适且直观。而“速度”攀是从运动攀岩中衍生出的一个独有的项目,传统攀岩由于从不讲求攀爬速度,也就没有这么一个门类。本质上“速度”攀还是顶绳攀爬(使用了自动保护器而非保护),只是从竞技的角度讲求速度罢了。
运动攀岩与传统攀岩相比,同类别的攀爬逻辑基本相同,差别主要体现在 锚点 (Anchor)的设置上:由于运动攀岩中的锚点使用的是 挂片 (Bolt),是预先在岩壁(人工或者自然岩壁)上固定好的,省去了传统攀岩中设置锚点的相关环节。抱石由于本身就不需要设置锚点,可以传统攀与运动攀之间的区别就很少了。当然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传统攀岩活动只在户外自然岩壁进行,而运动攀岩既可以在自然岩壁、也可以在室内/外的人工岩壁上进行(运动攀的抱石都是在室内,岩点也都是人工岩点)。
挂片(Bolt)
关于攀岩形式,你可能还听说过一些别的类型,比如 结组 (Multi Pitch,长距离岩壁交替攀爬)、 带绳独攀 (Roped Solo,自己保护自己)等,本文不做展开描述。
上文提到的“先锋”、“顶绳”、“抱石”这三个形式,是最核心也是最常见的。
先锋 & 顶绳
“先锋”和“顶绳”都是在攀爬较高的岩壁,与“抱石”只是攀爬相对低矮的大石块儿(Boulder)形成鲜明对比。“先锋”和“顶绳”这两种类型的攀爬,攀爬者都会穿上安全带(Harness),然后会使用专门用于攀岩的绳子(Climbing Rope),绳子的一端系在安全带上,另一端穿过保护器(Belay Device)掌握在攀岩保护者(Belayer)的手里。
上边是攀爬者端;下边是保护者端
保护器装置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如:
各种类型的保护器装置
但先锋和顶绳最大的不同在于: 对绳子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逻辑 。直接上图对比:
左边是顶绳;右边是先锋。注意,图中最上边的“顶”只是一个示意,更像是运动攀岩的“顶”,传统攀岩的顶不是这样子的。
对于顶绳攀登,指的是人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比如从一条小路徒步,事先到达岩壁顶点,然后在顶上做好锚点和主节点(Master Point),我们有时统称为保护站或者简称“顶”,传统攀岩做顶的方式要比运动攀岩麻烦一些,但也更贴近自然,主要使用鲜活粗壮结实的树根、又大又稳的岩石等,这里涉及很多方面的细节,如安全考量、受力平衡、绳子磨损、绳结处理等,就不展开描述了。
传统攀岩顶点保护站示意图
在树根上做锚点
在石头上做锚点
做好了顶之后,将攀岩的绳子穿过主节点上的环锁(Carabiner)顺岩壁放下,徒步到岩壁下方或者将自己从绳子上降下去(Repelling)。这个在主节点上的环锁(出于安全备份的考虑,会使用至少两个环锁)就相当于一个固定在顶点的定滑轮。
各种类型的环锁(Carabiner)
开始顶绳攀岩,由于保护员会控制着绳子的另一端,且在攀爬者的爬升过程中会时时收紧,因此当攀爬者发生脱手坠落情形时,基本上只会坠落一小段距离,约等于绳子未收紧的长度(Slack)加上绳子的动态延展距离(Stretch),从坠落伤害的角度来说完全不具有危险性。
对于先锋攀岩,可以这么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无法或者难以通过其他途径到达岩壁顶点,只能从岩壁下方攀爬到达岩壁顶点,为了攀爬者的安全,这一过程也需要保护,但是由于没有“顶点“保护站,这就需要先锋攀爬者(Lead Climber)每爬升一小段就做一个锚点作为临时保护站,然后将绳子穿过挂在临时保护站上的快挂(Quickdraw)。
先锋攀的过程中,如果攀爬者在将绳子放入下一个临时保护站的快挂前发生坠离,可能坠落更大的距离,大致等于攀爬者坠离位置到上一个临时保护站的距离的二倍,加上绳子未收紧的长度,再加上绳子的动态延展距离;同时根据坠离点和上一个保护站的位置关系还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摆荡;这种坠落在国内攀岩圈称之为冲坠(Fall),英文直译其实就是坠落,没有使用特殊描述是因为在顶绳状态下(顶绳攀或者在先锋攀时攀爬者腰部低于最高的已经挂绳的临时保护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坠落,如前所述,就只是绳子的未收紧距离加上绳子的动态延展。
冲坠示意图
冲坠就要刺激多了,同时也提升了危险性,尤其是在攀爬者刚离地开始攀爬到将绳子挂入第二把快挂之前,会有触地撞击危险,辅之以抱石保护。而对冲坠的保护本身,处理方式也与顶绳保护有所不同,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这里也并未讲很多其他具体的操作细节,如传统攀岩用到的诸如岩塞(Cam)、岩楔(Nut)等各类不同特性锚点装置的使用,以及快挂的使用等。
快挂(Quickdraw)
高山快挂(Alpine Quickdraw,或简称Alpine)
岩石机械塞(Cam)
岩楔(Nut)
传统攀岩者携带的部分装备
我们刚才主要是从传统攀岩的角度来做介绍的,更加全面一些。以上对于运动攀岩其实大体上都是适用的,只是 运动攀岩省去了做锚点、做顶的过程,或者确切的说,这些工作交是由定线员来完成了 ,他们需要提前将保护点设置好(如:将挂片在岩壁上固定好),并且使用了更加持久、稳定的装置和方式。
忽略环境本身的因素,对于顶绳和抱石,运动/传统攀的攀爬体验,差别不会很大。不过现在的岩馆会使用一种叫做自动保护器(Auto Belay)的装置作为顶绳保护,解放了保护员,但攀爬体验就有所区别了,因为攀爬者一旦脱手坠落就会缓缓落地,而不能像保护员保护时那样可以停在半空,稍事休息放松后继续攀爬。至于先锋,只能使用保护员,这一点传统、运动攀之间一致,但在运动攀中,先锋攀登者由于只需要将快挂挂入挂片,然后将绳子挂入快挂即可完成在当前保护点的操作(甚至在有些室内岩馆快挂都已经挂好了,只需要将绳子挂进去),省去了在岩壁上寻找适合放置安全点的位置并放入锚点装备的流程,体验还是很不一样的。但对于攀爬动作本身而言并无太大区别。
自动保护器(Auto Belay)
其实传统攀岩和运动攀岩之间更多的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侧重点不太一样。传统攀岩更在意在户外自然环境状态下的登顶过程,除了攀爬之外,还比较注重各类绳结的运用、锚点的设置等;而运动攀岩由于本身就是从传统攀岩发展抽离出来的,其更注重攀爬本身,即攀岩动作、攀岩技巧等。
抱石
抱石不用绳索等器材保护,因而攀爬高度不高,以确保攀登者坠落无危险。而保护方法也不同于其他攀爬,抱石保护(Spot)的目的 并非使攀登者远离地面(坠落撞击),而是使攀爬者坠落时,身体能够尽量垂直于地面,避免攀登者因坠落而造成背与头部伤害 。另外,抱石活动中,攀爬者附近的地面都是放置有很厚的垫子用作缓冲的,室内抱石馆更是会在在岩壁下方整体布置上厚厚的垫子。同时,抱石活动中也需要攀爬者掌握正确的坠落技巧以避免受伤。
对于户外攀岩,从环境上说还有一些细分,如比较刺激的深水自由独攀(Deep Water Soloing),顾名思义,就是岩壁底下是相对较深的水域,攀爬者坠落后会落入水中避免触地撞击伤害,一般会有队友划个皮划艇在附近随时准备“救援”,防止溺水危险。
PS
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必须说明的是:即使对于有保护的攀岩,危险性当然也还是有的。比如保护站的设置、绳结的运用是否安全合理,挂绳、保护的动作是否规范安全,等等。
以及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危险就是装备失效( Gear Failure ),如因金属疲劳而导致的环锁断裂等,但这个事儿跟攀爬行为本身关系不太大(当然也必须注意装备的正确使用方式和基本保养),它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有点类似于开车时因为爆胎而导致汽车失控发生危险的逻辑。这个问题在攀岩、包括一些其他的诸如跳伞等运动中,基本就是通过 准备冗余 ( Redundancy )这一逻辑来在一定程度进行弥补的。当然,装备本身质量靠谱是安全的大前提。
本文只是对攀岩做了一个的粗浅的介绍,其实文中提到的各个环节都有更多的细节需要掌握,在实际尝试攀岩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完成一些基本的安全训练,正是如此也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攀爬安全。
所以,攀岩到底危险么?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OblivionMe
东京奥运会项目有哪些
东京奥运会共有33项比赛项目。有田径,排球,篮球,足球,游泳,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射击,射箭,皮划艇,赛艇,自行车,举重,跆拳道,击剑,手球等。其中包括新加入的滑板,冲浪,竞技攀岩,棒垒球和空手道。
主场馆: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是新国立竞技场,正式名称为“国立竞技场”,位于日本东京都霞丘,由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国立霞丘陆上竞技场重建而来。
场馆于2016年12月11日起动工建设,2019年11月30日全面竣工,同年12月21日举办设施启动仪式后正式启用。场馆由大成建设?梓设计?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用木材结合钢筋结构的屋顶设计,总建设费用约1569亿日元。
场馆可容纳观众人数约68000人次,除承办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外,还将举办赛事田径、足球项目比赛。